公司新闻
首页 > 公司新闻
新闻中心
公司新闻

蜂蜜在中医里的功效与作用

2025-07-24

在中医理论中,蜂蜜被誉为“天然滋补佳品”,其性味甘平,归肺、脾、大肠经,具有补中润燥、止痛解毒、调和药性的多重功效,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保健和疾病辅助治疗。以下从中医视角详细解析蜂蜜的功效与作用:


一、核心功效与作用

1. 补中益气,调和脾胃

原理:中医认为“脾为后天之本”,蜂蜜甘平质润,能滋养脾胃中焦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改善气血生化之源。

适用场景:

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。

病后体虚、乏力倦怠的调养。

慢性胃炎、胃溃疡患者的辅助治疗(需搭配其他药材,如黄芪、白术)。

2. 润肺止咳,缓解燥咳

原理:肺为娇脏,喜润恶燥。蜂蜜甘润,能滋养肺阴,稀释痰液,缓解肺燥引起的干咳、少痰或痰中带血。

适用场景:

秋季干燥引发的咳嗽(可搭配梨、川贝母蒸食)。

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患者的日常润肺(如蜂蜜百合汤)。

吸烟者或长期用嗓人群的咽喉保养。

3. 润肠通便,改善便秘

原理:蜂蜜富含果糖和有机酸,能增加肠道渗透压,促进肠道蠕动,软化粪便,尤其适合阴虚肠燥型便秘。

适用场景:

老年人习惯性便秘(晨起空腹喝蜂蜜水)。

产后或术后体虚导致的排便困难(需温服,避免凉性刺激)。

结合黑芝麻、核桃等润肠食材增强效果。

4. 解毒止痛,促进愈合

原理:蜂蜜性平,能调和百药,缓解药物毒性,同时其高渗透性可抑制细菌生长,促进伤口愈合。

适用场景:

轻度烧烫伤(外敷可形成保护膜,减少感染)。

口腔溃疡(含服蜂蜜或涂抹患处)。

药物中毒(如乌头类中毒)的辅助解毒(需配合其他解毒方法)。

5. 调和药性,降低毒性

原理:蜂蜜甘缓,能缓和某些药物的烈性或毒性,使药效温和持久。

经典案例:

炙甘草汤:用蜂蜜炙甘草,增强补中益气、缓急止痛之效。

乌头类药材:蜂蜜炮制可降低乌头碱毒性,同时增强祛风除湿作用。


二、中医经典论述与配伍

1. 《神农本草经》:

将蜂蜜列为“上品”,称其“主心腹邪气,诸惊痫痉,安五脏诸不足,益气补中,止痛解毒,和百药”。

2. 《本草纲目》:

李时珍指出蜂蜜“和营卫,润脏腑,通三焦,调脾胃”,并记载了蜂蜜外敷治疗疮疡、内服润肺止咳的多种用法。

3. 经典配伍:

蜂蜜+生姜:温中散寒,缓解胃寒腹痛(如生姜蜂蜜茶)。

蜂蜜+菊花:清肝明目,改善肝火旺导致的目赤肿痛(如菊花蜂蜜饮)。

蜂蜜+枸杞:滋补肝肾,适合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(如枸杞蜂蜜粥)。


三、现代中医应用与注意事项

1. 现代应用:

慢性病辅助:糖尿病患者(需选择低果糖蜂蜜并控制量)、高血压患者(蜂蜜中的钾元素有助于降压)的温和调理。

美容养颜:中医认为“肺主皮毛”,蜂蜜润肺的功效可间接改善皮肤干燥、暗沉(如蜂蜜面膜)。

2. 使用禁忌:

湿热体质:舌苔黄腻、大便黏滞者慎用,避免加重湿气。

糖尿病患者:需选择低GI蜂蜜(如麦卢卡蜂蜜),并严格控制用量(每日不超过10g)。

婴幼儿:1岁以下婴儿禁用(可能引发肉毒杆菌中毒)。

避免高温:冲泡水温不超过60℃,否则会破坏酶活性,降低营养价值。

3. 选购建议:

看色泽:优质蜂蜜呈浅琥珀色或深黄色,透光性强,无杂质。

闻气味:天然蜂蜜有淡淡花香,无刺鼻酸味或酒精味(发酵变质)。

测浓度:用筷子挑起蜂蜜,能拉出细长丝且不断裂者为佳。


四、常见误区澄清

1. 误区1:蜂蜜越甜越好

真相:天然蜂蜜的甜度适中,若甜度过高可能掺入糖浆,需通过“拉丝测试”或专业检测辨别。

2. 误区2:蜂蜜能替代药物

真相:蜂蜜是辅助食材,不可替代正规治疗。例如,咳嗽需区分寒热(风寒用姜蜜,风热用梨蜜),严重者需就医。

3. 误区3:所有蜂蜜都通便

真相:仅阴虚肠燥型便秘有效,湿热型便秘(如大便黏臭)可能加重症状。


五、总结建议

蜂蜜在中医中既是药食同源的滋补品,也是调和百药的“和事佬”。日常食用可遵循“少量多次、温水冲服”的原则,结合体质和季节调整用法:

· 春季:搭配柠檬,疏肝理气。

· 夏季:与绿豆同煮,清热解暑。

· 秋季:加梨蒸食,润肺生津。

· 冬季:与红枣共煮,温补气血。


重要提醒:若需用于疾病辅助治疗,务必咨询中医师,避免自行搭配导致药性冲突(如蜂蜜与附子同用可能降低药效)。


江西省康惠万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

 

© 2025 江西省康惠万家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备案号:赣ICP备2021008683号-2